|
|
|
 |
鲁棉研28(鲁272) |
|

授权全国范围生产经营
审定编号: 国审棉2006012 选育单位: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、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品种来源:(鲁棉14号×石远321)F1×(5186系、豫棉19、中12、中19、秦远142、鲁8784等混合花粉)后代系统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: 转基因抗虫常规品种,黄河流域棉区麦田套种全生育期138天。株形较松散,株高90.4厘米,茎秆坚韧、茸毛中密,单铃重5.8克,衣分41.5%,子指10.8克,霜前花率88.6%。出苗势一般,整个生育期生长发育稳健,中后期叶功能较强,不早衰,高抗枯萎病,耐黄萎病,抗棉铃虫;HVICC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29.9毫米,断裂比强度29.4厘牛/特克斯,马克隆值4.7,断裂伸长率7.4%,反射率76.0%,黄色深度7.6,整齐度指数84.8%,纺纱均匀性指数137。 产量表现: 2004年生产试验,子棉、皮棉和霜前皮棉亩产分别为226.5公斤、95.7公斤和90.2公斤,分别比对照中棉所45增产12.1%、20.1%和23.1%。 栽培技术要点: 1.每亩种植密度2800~3200株。 2.多施有机肥,注意氮、磷、钾肥的配比,尤其要注意增施钾肥,重施花铃肥。 3.一般情况下蕾期、初花期和盛花期各化控1次。 4.二代棉铃虫一般情况下不施药防治,三、四代棉铃虫各防治1~2次,重点防治苗蚜、棉叶螨、伏蚜和盲蝽蟓等非鳞翅目害虫。 审定意见: 该品种符合国家棉花品种审定标准,通过审定。属转基因抗虫常规麦套春棉品种,适宜在河北南部,山东,河南北部、中东部,江苏、安徽淮河以北黄河流域棉区麦田春套种植,应严格按照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允许的范围推广。
|
|
|
 |
|
|
|
|
| |